越南最新消息
透過美國總統川普的多次演講可以看出,美國的目標是不希望越南充當中國商品轉運到美國的中間角色。

如果越南能夠解決這個問題,將可以減輕關稅壓力,但越南經濟無法在短時間內解決得了。在對美12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中,越南只佔約100億至200億美元,其餘約1000億美元來自中國、日本、韓國等國家進口的。
目前我國正在與美國就關稅問題進行談判,關稅肯定會降低,但關鍵在於降幅是多還是少。
從美國進口商品是減少貿易順差的一種方式,但這種可能性較低,因為美國可供進口的商品不多,而像飛機這類高價值商品則成本過高。目前可化解困難的措施是提高對美出口商品的本土化比例。例如,目前本土比例只有10%,未來期間要提高到40%-50%。然而,這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,須在與美國談判中作出承諾,表示未來將逐步提高本土化比例,但需要明確的路線圖,無法立刻實現。
在目前階段的談判戰策中,可以利用若干優勢,例如越南在東南亞地區的地位,以及在電子、紡織品成衣、鞋類等商品供應鏈中的關鍵作用。如果美國對越南商品徵收高關稅,那麼在越南為美國市場生產的商品也將受到影響。這些優勢雖不大,但也是可以用來談判的相互制衡因素。
然而,透過這件事也可以看出兩個問題。第一、越南的加工製造模式潛伏存風險,因為在技術和生產原料方面缺乏自主性;第二、越南對美國市場的依賴程度過高。因此,有必要製定長期策略來應對及解決這些問題。
目前,越南仍主要以加工環節加入全球價值鏈,而這環節的附加價值較低。國內的配套工業仍薄弱,發展不均,導致本土企業也依賴進口原料。此舉不僅令生產成本高昂,也使經濟在全球供應鏈中斷時更加脆弱。因此,政府要優先推動縱向發展,而不是像目前這樣專注於橫向擴張,大力輔助配套工業發展,尤其是那些能夠為支柱出口產業提供原料和零配件的產業。
由此,我們可以在中期內提高對美出口商品的本土化比例,逐步減少對進口原料的依賴,提升出口額的實際價值,並逐漸提高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。
目前我們也正在落實可輔助國內中小企業的輔助政策,但須與外國直接投資(FDI)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,以便國內企業更深入地加入他們的供應鏈中。
如今FDI企業主要是進口原料,然後進行加工並出口,故越南更像是中轉站。因此,要重新檢視並建立FDI企業與國內企業之間的連結,從而製定鼓勵FDI企業優先使用國內企業供應資源的機制。
另一項要做的工作是加快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策略。
美國雖是最大的出口市場,但如何多元化都會受到影響。而中東、印度、非洲等替代市場在短期內難以進入,需要較長時間來開發新市場。然而,我們必須從現在開始著手推進這項工作◆
市經濟大學高級講師阮有勳副教授、博士